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稳经济十问十答丨困难挑战明显增多 稳预期从哪里破题? 正文
时间:2025-07-05 20:24:57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涌金楼2022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严峻局面,我国“经济保卫战”已全面打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化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多重危机交织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要稳住经济大盘
涌金楼
2022年,稳经稳预面临需求收缩、济问供给冲击、答丨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困难严峻局面,我国“经济保卫战”已全面打响。挑战题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明显全球化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增多改变?多重危机交织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稳经稳预要稳住经济大盘,该从何处破题?济问
涌金楼专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答丨校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史晋川,困难谈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题判断。
01
下半年走势如何?明显
问: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增多国内疫情反复冲击,稳经稳预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会持续演化成为一种长期的经济趋势吗?您如何评价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并预测下半年的经济走势?
答:今年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这主要表现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的爆发和持续,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货膨胀的持续上升(美国通胀率已经达到8.6%,是近41年最高点)。同时,大宗商品、石油和粮食的供应链非常脆弱,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多种危机因素叠加下,IMF已经连续下调经济预测,判断全球经济增长将从疫情后的恢复增长变为显著放缓,甚至有一部分国家陷入衰退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表现较好,增长率达到4.8%,但是从3月下旬到4月份呈现出“断崖式”下降,五月份开始呈现出逐步筑底的态势,预计到6月份应该是逐步回归常态,并有一定的缓慢上升。总之,一季度增长超预期,3-4月下降出乎意料,5-6月份有望筑底后恢复增长。由此来看,大致整个二季度经济会有1%左右的增长,这样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大概会达到3%左右。
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能否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前提条件:
一是国际政治经济不再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和冲击;
二是国内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两者关系的把控,能够吸取上半年防控疫情的经验教训,做到更为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
三是已经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持续发力,同时保持后续政策出台力度,并使得政策效应能够更好地显现出来。
宏观经济运行若能满足这些条件,那么,预计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应该会有进一步的持续增长,保持相应经济增长势头的话,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在6%-7%之间,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可以在4.5%左右的区间。这一判断同IMF的经济预测大致相差不多,IMF在4月下旬预期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4.4%,五月底下调后的预测是4.1%。
02
稳预期是重中之重
问:5月18日,国务院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强调加快和加力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稳市场主体以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众多,您认为要实现“两稳两保”目标,该从何处破题?
答:我认为要实现“两稳两保”目标,当务之急就是稳预期。如果预期不稳定,那么市场主体的行为就难以稳定,供给、需求、投资、消费、就业都不可能稳住。所以,稳预期是重中之重。
具体而言,当前影响到经济主体预期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是国际经济的走势。西方高通胀、美联储加息等,主要国家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肯定是降下来了,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外需的下降,会对经济主体的预期产生负面的影响,5月份我国出口增长有所上升,但是其中对东盟的出口增加大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增加,这对后续的出口增长是很大的制约;
二是俄乌战争的持续导致大宗商品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国内企业的主要原材料成本和国际运输成本上升较快,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很大,影响到企业对未来市场环境和生产经营前景的预期;
三是疫情反复下地方政府防疫政策实施所造成的影响。从二季度的情况可以发现,各地政府防疫政策在区域间的不协调,对经济带来的冲击非常大,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疫情防控政策的实施,一度造成区域性的经济停摆,也导致各地很多企业供应链的断裂。企业一旦供应链断掉,而后要再复工复产就会非常艰难。
同时,防疫政策实施中的随意加码及对经济的冲击,增加了企业对地方政府防疫政策高度不确定性的担忧,严重打击了企业复工复产的信心,导致相当数量的企业不太愿意复工复产,担心要是自己辛辛苦苦地恢复生产经营,疫情反复后防疫政策再来一遍,岂不是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及损失。
四是各类经济主体预期相互影响和加强。经济的急速下行对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致居民对于未来就业和收入的不确定性担忧增大。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消费需求的内生动力相当不足,反映在企业经营中就是销售不畅,再和企业成本上升交织在一起,就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预期。居民和企业预期的相互影响和加强使得市场信心受到极大冲击。
因此,我认为现在要实现“两稳两保”目标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稳预期,要千方百计防止经济主体短期的不稳定预期演变为长期化。稳预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03
重新理顺政企关系
问:年初至今,尤其是近期以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各类稳经济政策,但是,一方面企业的预期仍然不稳定,市场信心仍需提振;另一方面,面对各项政策利好,不少企业至今表示获得感不强。您认为政策红利与获得感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需要出台怎样的政策来稳住预期?想要重振市场信心,政府在中长期应该如何出台政策更好发力?
答:首先,政府的短中期政策出台,最重要的是更加科学精准的防疫政策。必须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严防各地政府对防疫政策层层加码。疫情扰动的不仅是经济运行本身,各地政府对防疫政策随意加码及防疫政策在区域间的不协调,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扭曲了市场机制,严重冲击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以后在疫情防控问题当中,不应该再有什么“复工复产”的说法,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实施要尽量避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尤其不能轻易实施“停工停产”的防疫措施。强制企业“停工停产”的防疫措施,实施起来看似容易,停掉是很快的,但是要恢复生产,所花费的代价是极大的。
中央政府及疫情防控部门一定要严格监督地方政府慎重“停工停产”的防疫措施,要加大力度协调会影响地区间交通运输、旅游等物流人流等主要方面的防疫政策。至少应该从经济区的角度做好协调,省市各级政府也应该更好地在相应的区域范围内尽快加强防疫政策的全面协调。
其次,政府的短中期政策出台,要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目前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许多企业的获得感不强。一部分原因是当前减税降费政策,对处于停摆边缘或已经停摆的企业来说,其实是很难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自然没有获得感。此外,地方政府的财政水平实施的强度和速度也有差异,真正落实到更多市场主体还需要时间。
一是以减税降费为主的政策要加大力度继续实施,同时要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补贴,要尽快加大对中小企业直接补贴的力度,扩大中小企业就能享受到直接补贴政策的覆盖面;
二是要进一步延长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各种财政优惠政策的期限,比如社保的缴纳、缓交期限应该延长;
三是要加大用财政政策刺激市场需求的力度,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结构出台不同的政策举措:对于低收入群体,各地政府发放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业消费券,并根据消费券使用情况配套现金补助;对于高收入群体,对购买汽车、耐用消费品推出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
金融政策政策的出台要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实质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让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得到更多资金的支持。
最后,政府中长期政策的重点是重新理顺在疫情冲击下的政企关系,重振市场信心。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善待民营企业、善待社会资本。我们对于民营企业的态度,对于资本的态度应该以法律为标杆,而不能因为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化。不能经济形势好了是一种态度,经济形势差了又是一种态度,我觉得这是经济主体形成长期稳预期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一是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二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三是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通过加快改革来消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够真正加快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让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让民营企业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市场准入,使得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可以相对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作为广大市场主体的民营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制度预期,可以促进要素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当中,和不同市场产业部门之间充分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陕西靖边波浪谷:开发保护并重 生态经济双赢2025-07-05 19:46
盒马公司进口橙汁检出安赛蜜被罚48万2025-07-05 19:27
7月经济数据折射稳增长压力大,财政下一步如何发力2025-07-05 19:21
海南:社会面发现病例比例持续下降,新增感染者以管控人群为主2025-07-05 19:18
冬季游逐渐升温 四川文旅深度融合成旅游新热点2025-07-05 19:13
光大期货【铝】:预计铝价上行存在压力或延续弱势震荡2025-07-05 18:55
金隅大成物业被北京新方向中心业主投诉:多收电费、违规出租人防空间2025-07-05 18:50
长三角GDP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六城已提出“万亿”目标2025-07-05 18:39
新加坡警方:正在调查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2025-07-05 18:33
临港如何发展新兴金融?和陆家嘴协同错位发展,加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2025-07-05 18:09
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向黎巴嫩提供54亿美元粮食援助2025-07-05 20:03
靓号遭拆号再办需预存4万,石家庄电信:欠费超90天会强拆,不通知机主2025-07-05 20:01
跨越喜马拉雅!这条施工难度超越青藏线的铁路将进入可研阶段2025-07-05 19:05
3000亿金融债券将发!国家发改委:不搞大水漫灌2025-07-05 19:01
中国游戏市场10月销售收入超197亿元 6个月内首次环比正增长2025-07-05 18:41
全球最大珠宝商Pandora将在北美推出人造钻石系列2025-07-05 18:18
身负7条人命,逃亡20年,劳荣枝案二审8月18日开庭,公众可网上申请旁听2025-07-05 18:11
2021年美国汽车行业CEO薪酬榜:马斯克年薪破百亿,安波福CEO位居第九2025-07-05 18:05
202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别于2023年5月和9月举行2025-07-05 18:04
8月15日0-24时,安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2025-07-05 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