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泰国越南联手抬高米价,会带来什么影响 正文
时间:2025-07-05 19:38:3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泰国那拉提瓦府,农民在收割水稻。图/新华社5月27日,泰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而继小麦和糖之后,为保证国内供应充足,印度政府也可能会收紧大米的出口。2021年1月5日,美
5月27日,联手泰国政府发言人表示,什影泰国与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大米价格。泰国抬高而继小麦和糖之后,越南为保证国内供应充足,联手印度政府也可能会收紧大米的什影出口。
2021年1月5日,泰国抬高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2021年全球十大安全风险和机遇》,越南其中粮食危机赫然在列。联手该文认为世界正处在50年来最严重的什影粮食危机的边缘,并引用联合国的泰国抬高话说,“相比于死于新冠肺炎的越南人,死于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的联手人数会更多”。
幸运的是,这个预言并未在2021年成真;不幸的是,它正在2022年逐渐成真。今年以来,粮食危机成为媒体报道的高频词,不断拨动普通人的心弦。
三大主粮唯有大米未受俄乌冲突影响
从学术角度来看,粮食危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粮食危机,即地球上的粮食产量不足以供应全体人口消费。在工业革命以前,这种情况较为常见。另外一种,则是相对粮食危机,即粮食总量虽然够,但是因为分配的原因而导致一部分人无法获取足够的粮食。
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危机,主要是指后者——相对粮食危机。继续细分的话,导致相对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运输原因无法获得粮食,另一种则是因为价格原因而买不起粮食。2022年,这两种因素的同时存在,无疑加剧了当前的相对粮食危机。
俄乌军事冲突,使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主动或被动地离开国际粮食市场。因为西方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粮食出口大减,并且作为化肥原料生产大国直接影响了全球化肥供给。而作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则因为军事冲突被大规模削弱了粮食出口能力。
在小麦和玉米出口受阻后,大米成为三大主粮中唯一未受俄乌军事冲突影响的粮食作物,一度被认为是帮助防止世界粮食危机恶化的主要粮食。
在此背景下,泰国和越南计划联合提高出口大米价格,无异于给已经高度紧张的粮食市场进一步火上浇油。
▲2022年4月19日,在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小麦收获的场景。图/新华社泰越联手意在提高粮食市场议价能力
大米是泰国第一大出口农产品。据泰国政府预测,该国2022年出口的大米数量至少达到800万吨,将创下四年高点。泰国又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排名第三。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越南和泰国约占全球糙米产量的10%,约占全球出口的26%。这个比例,足以影响全球大米市场。
而泰国、越南此番计划联手提高大米价格,也意在进一步提高两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的议价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另外一个粮食出口大国印度,也很有可能参与出口大米涨价或者限制大米出口。因为,印度大量出口粮食,不是因其粮食多,而是为了赚取外汇。这也意味着,一旦国内粮食紧张,印度也一定会限制粮食出口。
事实上,继限制小麦出口之后,目前已有媒体消息传出,印度正在考虑对大米出口施加限制。而在全球大米出口总额中,印度所占比例高达44%。
目前,粮食危机已经在斯里兰卡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政府更替,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还可能在多个国家引发政治危机,带来新一轮的政局动荡。俄罗斯日前已提出开放相关港口、恢复乌克兰粮食出口的条件,而印度也正准备将4万吨大米运往斯里兰卡。
当此之时,如果泰国和越南真的对出口大米联手涨价,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催升全球粮食价格和全球通货膨胀,恶化全球粮食安全的前景。
事实上,农作物需生长周期,短期内国际市场若无法增加粮食供给,粮食保护主义必然抬头,粮食也将越来越成为具有地缘政治价值的“武器”。
但当前的粮食危机毕竟不是绝对粮食危机,只要世界各国摒弃短视的私利,不将粮食供给“武器化”,就有可能通过合作解决此次危机。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今天,这种合作尤其难能可贵。
撰稿 / 梁亚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 大批关键技术攻关者走上科创板舞台2025-07-05 19:03
内销连续下滑13个月,今年出口大涨超7成 三一重工:挖掘机行业调整时间不会太长2025-07-05 19:01
白宫官员“剧透”:又针对中国……2025-07-05 19:00
私募魔女李蓓,又一次“危险”出圈2025-07-05 18:54
20分钟上演“地天板”,这只次新股火了!上海透露氢能产业目标,规模剑指1000亿元,上市公司布局浮出水面2025-07-05 18:45
2万吨碳酸锂产能全线贯通,盐湖股份全年锂盐收入或超百亿元2025-07-05 18:12
北京紫竹院公园:今日15时起临时关闭2025-07-05 17:53
徐洪才:建议取消涨跌停板制度,允许T+0交易,以防注册制改革后市场出现大波动2025-07-05 17:23
潘功胜: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日益凸显2025-07-05 17:19
拜登抓住降低油价的另一根稻草:免汽油税,但注定徒劳2025-07-05 17:03
来沪返沪不满5天能乘坐公共交通吗?上海发布回应2025-07-05 19:32
罕见!外资买爆,持股比例突破“红线”!基金巨头也加仓,这家机器人公司什么来头?2025-07-05 19:20
中国外交官:希望美国认真考虑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2025-07-05 19:19
承诺年化收益12%,结果350万买私募爆雷!怒告管理人,法院判了!结局却让人唏嘘2025-07-05 18:58
国开行王卫东:将保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2025-07-05 18:36
负个人收入所得税:关于促就业和稳消费的一点政策思考2025-07-05 18:20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进一步削减对也门食品援助2025-07-05 18:18
广发证券A股中期策略展望:此消彼长水到渠成 拥抱“政策暖风”的中国优势资产2025-07-05 18:08
国泰基金泰周刊:经济企稳修复是渐进过程2025-07-05 18:00
七国集团发表总结联合声明:继续孤立和制裁俄罗斯2025-07-05 17:36